第一批太阳能其实产自烟台
本报记者:太阳能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因此受到老百姓的青睐,您感觉烟台太阳能的市场如何?
黄鸣:来到烟台感觉很亲切。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烟台太阳能行业源远流长,可以说,第一批太阳能热水器就产自烟台。1987年的时候我开始研究太阳能,听说烟台这边已经有人在搞太阳能热水器了。可惜的是,这批太阳能在发展中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没有发展起来,比较终“夭折”了,在一定程度上也伤了老百姓的心。我记得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太阳能热水器在烟台的推广要比青岛、德州等地晚5年,市民普遍存在一种怀疑的态度。
烟台地处沿海,白云蓝天,光照充足,条件非常好,尽管在严寒的冬天,也绝对适合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发展潜力非常大。不过在技术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因为沿海地区风大,冬日雪天较多,加之海盐的腐蚀,这都需要太阳能热水器做到很好的保温效果、抗腐蚀以及加固能力。
低价“山寨机”我们也很无奈
本报记者:2月份,本报联合贵公司推出“我帮你家修太阳能活动”,为数百户居民解决了太阳能维修难的问题。活动期间我们发现,市场上现在有好多质量低劣的组装机、“山寨机”,冬日频频被冻坏,却又享受不到相应的售后服务,对整个太阳能行业造成了不良影响。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黄鸣:这个活动我听说之后,非常高兴,我们很愿意与有责任心的媒体一起做有益于百姓的事情。这种合作能扩大宣传面,切实为老百姓解决问题,今后要多搞些这样的活动。
面对质量没有保证的组装机、“山寨机”,我们也很无奈。太阳能作为一种环保节能的行业,保证质量应该是第一位的,然而一些商家以低价格进行竞争,这个我们是比不起,我们的原则是不能降低产品质量,但质量的保证又需要一定的成本。让人无奈的是,一些老百姓对此并不理解,片面地追求价格低,致使大量“山寨机”、组装机的出现。
准入门槛太低缺乏强制标准
本报记者:目前我国太阳能行业的门槛怎样?有没有强制性的规定?
黄鸣:门槛很低,行业标准很低,也没有一定的强制性。正因如此,目前全国有5000多家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先后涌入市场,市场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况。面对整个行业的现状,我们也很担忧。
四五年前,烟台有一次刮大风,据说有二三百台太阳能被大风吹落,皇明的也有三四台被吹落。为此,我还专门到烟台来查找原因。这涉及到很大的安全问题,太阳能热水器支架的固定材料如果出现问题,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更需要一定的强制性规定出台。各个地区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强制标准。
我不喜欢“老大”我是“太阳疯子”
本报记者:“十二五”规划中,节能环保已成为国家战略,作为太阳能行业的“老大”,对此您有什么构想?
黄鸣:相较于“老大”、“太阳之子”等称呼,我还是喜欢别人叫我“太阳疯子”。其实做大并不是目的,做强做深才比较重要。太阳能并不只是房顶上一个简单的机器,而是要把太阳能融入到咱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利用太阳能采暖、海水淡化、纺织、酿造、食品等,这些都可以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目前,我们已经成功设计并实现了太阳能与建筑的完美结合,比如我们的太阳谷、蔚来城等。
小编总结:现在的中国现代化技术是世界瞩目的,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新技术的产品国内都在自主研发,希望国人都支持国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