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王海震:想做明星的设计师不成熟吗?今年4月10日下午,王海震和聊起他新发布的“军装”、设计师和买手的关系、他在中国的新计划,以及“成熟”对服装设计师究竟意味着什么。下面是他的回答――不管你是设计师、买手或时尚爱好者,都可以看看。
Q:这一季的主题是什么?
我想做一个军装、制服的主题。颜色和面料相结合,以中西方的代表色和代表文化,结合它的军事。你看到,红色代表东方,绿色代表西方――二战时期,每个国家的军事绿都不一样,我取自英国军装的橄榄绿。整体颜色以绿为主,也有迷彩,但调入了一些红色。红色代表东方,所以会有两个look以红色完整地出现。银色有一款像镜子一样的,是出于调节整体色调的考量,让它更综合一些。
Q:从2014年在伦敦的第一场个人秀开始,你的服装就有战士的感觉,到了这一季,你的设计主题是否变化不大?
我喜欢制服,不管军装还是某种功能性的衣服,我都喜欢,尤其是tailor,jacket。我也比较擅长这种。但每季的主题都不一样,2014年的那一季有点哥特式的风格,同时它是一场秀,所以需要更全面地去展示,从头到脚,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衣服。
Q:我记得2014年秋冬系列发布时,珠宝设计师Maria Piana还为模特设计了银饰,这一季主要集中在衣服?
对。也许大家谈论我的时候,总是以结构为主,或者以建筑为主。并不是我特别地要强调这个,只不过我是以这种格式去考量,其实我的每一季作品都是有区别的。不管是复杂的、简单的,内向的、外向的,还有是比较奔放的,或收一些,我都会做综合的调节。
Q:另外表现形式也会给你的系列带来很大不同?
对,要根据表现形式。是presentation呢,是show呢,还是只是showroom(面向买手、代理商和经销商的静态展)呢,还是纯粹个人喜好呢,会有这么一个考量。
Q:2014年个人品牌秀结束,你说你要去巴黎的showroom,根据买手的反应决定下一季的主题,现在买手还是你重要的考量因素吗?
有一部分会这么考量,但不会根据买手的意向决定下一季主题。我当时也不一定知道下一季的主题是什么。showroom是以商业为考量的,它的反馈对你下一季整体架构的安排有一定帮助,比如和产品线、产品结构和价钱有关。你需要有些什么东西,或者缺失什么东西,也会在那个时间体现出来。但其实对我下一季做什么,影响并不是特别大。
Q:设计师身上哪些东西不能被买手所影响?
设计结构是不会被影响的,某种程度上,买手是在影响你的售卖结构。或者说价钱结构,以及你的卖点是什么。具体来说,价钱的区间、区隔,价格的高低,中档价钱的分配,这些会影响买手的决定,买手在这个时候提供的资讯也会对我产生影响,这会影响产品比较终怎么被消费者接受,以什么样的位置被接受。我也会跟不同的买手聊,他们对我的collection的看点是什么,我认为的看点是什么,价钱也会影响到整体的售卖情况。
Q:什么时候开始打算把产品推向中国的?
现在。我们参加这一季的showroom也有这个原因,之前都在巴黎做,(在中国做showroom)也是第一次尝试。
Q:在中国,硬朗的女装会像在欧洲那样有市场吗?
有啊。我这次感觉还比较positive,我还发了一些男孩把女装穿在身上的look,没想到非常受欢迎,也有男孩儿要订。女装男穿,这让我觉得是很有趣的点。
Q:你如何看待中国的女装市场?
百花齐放,形式很多,但无外乎两大系,换汤不换药:要不欧式的,要不日式的,美式也会带动一些。(风格)是指在设计中你的个人意念会被哪种方向带走。我比较偏欧洲,受到欧洲的影响,但也有中国文化的底蕴在里面。
Q:进入中国市场后,会选择直接和买手店合作,还是会做showroom?
应该先做个人showroom,以个人showroom的形式联系买家、买手,初级阶段应该是这样做。
Q:这一季,不少国外代理商带着不同的设计师参加时堂之类的展会,你会考虑找国外的showroom代理品牌吗?
这种showroom是一种公司的性质,是agent的性质。而我考虑的是如何针对我自己的商业模式、商业计划。我还是觉得我的品牌和其他品牌有一定区别。和其他品牌一起做showroom,需要看这个showroom的品牌架构和市场定位,是否在一个档上,这会对你的品牌有所反馈。在欧洲也是这样,你要看是不是在一个环境下谈论一个话题。你不能随便就加入一个showroom,也许有的根本就不适合你,或者你的客户根本就不是那个群体里的。
Q:2012年你被授予Fashion Fringe奖之后,获得了两年的赞助,包括工作室的支持,两年的时间已经到了吧。
去年11月份到了。
Q:自此之后,有什么新的商业计划?
首先我已经搬出来了,搬到了一个新的showroom,比原来的大很多。两年过去,品牌各方面功能性都有很大变化,大小也开始有所变化,我就需要大一点showroom。第二,我在考虑副线的发展,整合资源。在副线方面,我的发挥余力更大些,也会更加辅助主线的发展,所以它们的功能性和目标性会更明确。现在主线的牌子比较个性,主打一类人群,方向比较窄,而且没有办法大规模生产。我会从商业、架构上去调整。找喜欢的店,agent,让他们帮我做推广,再具体到VIP的个人。
Q:副线开发得怎么样了?
还在开发中,名字也在开发中。半年后会有个宣布,选择一个时间段在中国推出。
Q:有没有考虑把工作室搬到中国来?
我现在就要搬了。我会两边跑,英国和上海。
Q:一年多前,Gemma A. Williams问你,你还说不会考虑把工作室搬到中国。什么改变了你的想法?
我觉得这样更能帮助我在本地发展,尤其是中国市场很大,需要特殊的眼光去看。不像欧洲,欧洲的小工业市场比较完善,中国这方面市场和欧洲有很大区别,所以我有一部分工作室会在这。而且新的商业计划需要在中国完成。
Q:是不是意味着副线主要来打开中国市场?
对。它根据我主线的架构考量而来,让更多大众看到我做的设计,很sensible,又很容易负担得起。
Q:品牌创立四年多,收支情况如何?
现在收支平衡。平衡我已经很开心了。
Q:通常原创设计师多久能达到收支平衡?
至少得三年吧。2010年时,品牌非常难,各方面没有任何影响力,那时候也考虑很多,希望能在平台上有所行动,能对品牌造成影响。2012年获奖以后,才真正在主流的商业平台上发展,现在能够收支平衡。接下来就是看你怎么能够发展得更好。
Q:和现在很多新兴设计师不同,创立设计师品牌之前,你为Boudicca等各种品牌工作过,你曾说这是“无奈之举”。但现在越来越多的时尚界人士认为,这种路径更值得鼓励。在你看来,设计师究竟走怎样的一条路,更有长远发展的可能性?
我是按这种方向走的,但我不会说这种方向一定适合其他人。只是在那个阶段,那个年代,你能做出比较好的决定。在社会经验、工作经验上,考虑问题会全面很多。但一毕业就发展自己品牌,也未尝不可。如果有好的机会,就把握它。
Q:什么样算是好的机会,好的时机?
嗯……好的机会就是有一个很好的平台能推出你自己,可以真正地完全地展示自己。但这种机会并不是很多。每年有很多毕业生,为什么你是比较好的呢?为什么大家会认为你会成功呢?这是一个问题。你要面临很多行业内的竞争,很难。
Q:在圣马丁就读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圣马丁又鼓励学生打破陈规,创立自己的品牌。在PSW签证(Post-Study Work Visa,这项签证允许海外学生在英国完成研究生学业后有一年的时间实习工作)取消之后,很多人选择回国发展。在这种环境下走出来的设计师――你的学弟学妹们――他们是什么样的心态?
所有毕业生都是一个想法。是给别人工作呢,还是说自己创业呢。这是很大的抉择。不敢保证哪方面是比较适合的你的,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考量。
Q:跟大环境没有关系吗?
对我来说,找工作锻炼一下会比较好,比突然做自己的品牌要稳一些。学校和市场太不一样了。发展一个品牌会面临很多困难,很多决定,很琐碎的事,你没有经验去打理。这是一个很揪心的事。工作两年,相对会平和很多。所以如果有精力的话,有机会的话,给别人工作一段时间,这样更看清自己想要什么,很多人不一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Q:你觉得一个成熟的设计师以什么为标志?
首先分两大块:你是想要以形式成功,还是以实际性的商业来成功。对我来说,我比较擅长产品,它的工艺要求、它的概念,或者从功能性出发。我做衣服比较终是想要更多人穿,融入大家的生活中,人们会谈论这个点,在人群中发生作用;而不是取悦大家,为了拍摄的。因此,商业上的合作、售卖的卖点和铺货的程度,都需要考量。另一种就是想当明星,产品并不是比较重要的,比较重要的是话题性。
Q:想做明星的设计师就是不成熟的设计师吗?
要看你怎么经营你的生意。如果你给人印象就是这样,你的资源就是这些,那你为什么不去发挥自己的资源呢?只是我的优势和他不一样,这方面是我比较得心应手的。但比较终我认为,服装设计师、时装设计师的本质是做衣服。
相关内容:
上海时装周期间,王海震发布了他的2015秋冬女装系列。人们正在谈论关于他的三件事:一是他带有建筑感的军事制服不忘在细节处解构这种刚硬的制度,比较终呈现出“雌雄同体”的效果;再是他在商业品牌中的工作经验为他带来了稳健的品质,这些品质在当下“如雨后春笋般的”设计师身上很难见到;比较后是,他的母校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现在盛产“春笋”。
2005年,王海震从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毕业,先后为Boudicca ,All Saints等品牌工作。2010年,他于伦敦创立同名女装品牌“Haizhen Wang”,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
直到2012年获得英国Fashion Fringe大奖,王海震开始活跃于各种商业平台。Fashion Fringe在2004年由时装界资深评论Colin McDowell创立,发掘时装界新秀。
Burberry首席创意总监christopher Bailey担任当年Fashion Fringe大赛主席,他在赛后说:“我要找的是一位全面的天才,我希望他对裁剪和缝纫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要了解商业,知道如何把产品推出去,并且拥有坚定不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