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媒体报道,吴江、重庆数百家纺织厂停产;广交会纺织服装订单回暖乏力;纺织从业者“跳槽频、招工难”现象突出。这一连串国内纺织行业生存困境令国内一众中小企业如履薄冰。
近两年以来,面对市场不景气和行业洗牌,纺织中小企业日渐面临三大压力拷问——原料成本波动、人工成本高企以及需应对转型不确定风险。
“国内大型纺织企业毛利率可达15%-20%,而中小企业受制于其产品同质化严重等因素,毛利水平只有3%-5%。工厂关停倒闭的情况很多,尤其那些产品线单一的企业压力就更为巨大。”鲁泰总经理助理张建祥向记者透露。
为寻找出路,不少纺织中小企业被大型企业整合兼并或转为其代工生产,而海外竞争者的冲击则进一步加速了行业洗牌。对此,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朱庆骅表示,许多新兴市场国家如印度、泰国对我国纺织业造成了剧烈冲击,其人工和原材料成本都更为低廉,存在较大价格优势。
行业之变
对棉花等原材料价格走势判断失误,使得前期储备损失重大
作为纺织行业比较为重要的原材料之一,棉花价格在近两年走势起伏不定,使得众多纺织企业不得不对包括棉花在内的原材料采购及库存进行重新调配,以抵御成本风险。
公开数据显示:自2010年开始,国内棉花成交价格一路攀升,比较高时甚至突破30000元/吨大关,不少企业预估这一价格高位或将持续而纷纷加大库存,未曾料想去年下半年棉价开始跳水,逐渐回落至每吨20000元左右,价格缩水了三分之一。
而随着这两年国内棉花减产、产棉大国印度又停止出口等方面影响,以及庄家爆炒棉价的投机行为也使得刚刚平复一段时间的棉花供应市场,仍存大幅涨价凶险。
价格开合之间,被迫囤积库存的纺织企业成为了集体受害者。
“企业为了正常生产,多少都会存储一定量的原料,而前期储备比较终造成了我们不小的损失。光今年就影响了鲁泰三成左右的利润,加上经济环境不景气,终端产品的价格都比较低,利润愈发摊薄。”张建祥指出。
协盛协丰总经理助理卢志广也向记者坦言,经过去年棉价大降的教训后,现在纺织企业的库存量应该都不会太大,只为满足基本生产。“不再像之前棉价高位的时候,都维持以两个月库存来获取利润。”
另一方面,行业中上游生产企业想把成本压力转嫁到下游服装企业的可操作性也变得越来越小。近期频繁曝出的诸如美邦服饰、李宁等知名服装公司库存高企、销售滞缓的消息就可见一斑。
张建祥表示,下游商户自身日子也不好过,整个市场虽然有需求,但大家都对市场信心不足,观望情绪严重,但也有好转迹象。“今年一、二季度业绩数据都比较差,从三季度开始情况有所好转,而到了第四季度基本已和去年同期差不多了。”
而这正是成本高压之下的纺织企业所等待的提价良机。“比较近行情稍微好了一些,因此公司预期将提价10%左右。不过,即便提了一成的价格也只是恢复到了2003-2004年的水平,可见这几年成本上升、价格走低情况之严重。”卢志广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