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方式靠近安踏
1、提笔安踏,纯属偶然。
几个月前,我看到8月上市的《李宁:冠军的心》,受了触动——或许安踏也该有一本书。安踏十几年来快速成长,成为中国体育用品领跑者之一,气势“生猛”,值得关注。确立了一个目标,细致了解安踏的方方面面,系统搜集、梳理资料,再潜心思考、写作,这些能有效地开拓视野、激荡思维,让人学习和进步。比较后可以“生”出这么一本书来,沉甸甸的,它证明想和做的区别,做出来的往往比自己设想的更好——有时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
做出这个决定就意味,我几乎得把业余时间填充到这个“黑洞”,幸运的是这个工程和我目前的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性。事实上,对于这样一项系统工程,我预见不到任何物质收益,我常以商业思维自诩,不考虑“投入—产出”的收益,只有另外一种解释——我乐意!爱好或者带着某种信仰,由此诞生的力量——源于内心,常常让我们忘却付出、痛苦,比如爱情,比如保家卫国。
2、自2001年起连续7年中国运动鞋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
2007年度安踏卖出了2000万双运动鞋
2007年7月在港上市募集约31亿港元
国内外5100余家店铺
第17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2008年8月丁志忠家族拥有171.9亿元的巨额财富
中国第一,世界前十——振奋而又充满斗志的目标宣言
安踏是晋江鞋业的一个传奇
一个光芒四射的品牌
1987年,一个18岁的陈埭少年初中毕业,带着600双鞋和一万块钱,只身到北京卖鞋,拉开了安踏商业传奇的序幕;四年之后的1991年,他带着在北京赚到的20万元,回到晋江,因为他决定创造一个知名品牌;1999年,他凭借“央视+明星”,让“我选择,我喜欢”的安踏一举成名,开创了晋江鞋业的造牌模式;2002年之后,他开始系统塑造与传播安踏,深度介入体育营销,扎实地打造“专业体育”的品牌形象与文化内涵;2007年,他率领安踏在香港成功上市,竭力规范安踏的治理结构,大笔融资推动了品牌、产能、渠道等各个方面的深刻变革。他还将带领安踏走向全球,而他也在一步步实现“世界鞋王”的梦想……
他也因此为自己赢得了亿万财富与显赫荣耀。
他就是丁志忠。
我多次经过安踏(中国)有限公司,都会不由自主地注视这家公司,常常在思索,是什么让这家公司在短短十几年里如此成功、如此辉煌?漫步走过安踏的发源地——安踏的陈埭老厂——依旧日复一日忙碌的工厂,并不起眼,和周围密布的鞋厂并无二致,只是门口“安踏”二字,让它独特起来。讲述一家企业往往停留在企业灵魂人物一个人身上,因为他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这家企业的性格,比如山姆·沃尔顿之于沃尔玛、松下之于松下电器、张瑞敏之于海尔、柳传志之于联想,比如丁志忠之于安踏。
丁志忠是怎样的一个人?
安踏又是怎样的一种基因?
3、我选择陆续完成这篇《自序》,因为在成书过程中不时有记录的冲动,以及零星的感悟。因为它,我了解到这些人——丁和木、叶双全、王礼雨、林外、一粒沙、林銮、郑芝龙,甚至是赖昌星;这些事——比如从“悲伤的鱼儿”对曾经的班主任(叶双全)、那段纯真岁月的怀念,比如孔令辉无缘雅典奥运会;这些物——比如陆南笔下另类的陈埭,比如龙山寺、美丽岛。关注泉州历史与变迁特别是关于晋江和陈埭,也延伸到文化、族姓源渊。甚至偶得资料,模糊支持自己的推论——是耐克给这个世界级鞋业制造基地陈埭播下火种。我可以充分感受到内心由发现带来的惊喜,这些是“预见不到任何物质收益”之外的“金币”。
走近安踏,你就会领略到她十几年来,不断突破、锐意进取、永不止步的征程,不时让人感动。当我初略领悟“将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融入每个人的生活”,感受到很充实,变得很勇敢、很强大。个人对于商业乃至社会的看法、理解、感悟也融入了这本书,它们让我靠近了安踏。
关注安踏的我,对这三篇关于她的财经作品,特别厚爱,分别是:《出晋江记》(《环球企业家》/岳淼)、《安踏丁志忠:17岁开始的鞋王创富传奇》(《南方周末》/吴阿仑)、《安踏为什么?》(《21世纪经济报道》/王晶、黄晨霞)。我喜欢《环球企业家》杂志那尖刻、沉甸、大气的写作手法。
我这样去解读安踏:架构、分解安踏成长的脉络,去寻找、探索,去求证,丰富她的血肉,享受创作、创造价值。我察觉到自己与其他撰稿人的不同,他们站在文字、新闻角度,而我则站在品牌、管理、战略、商业的高度。
我曾经怀疑,那些人专心于兴趣的工作会不知疲惫。进入安踏这个“围城”,有些相信了。女友带着关怀的抱怨“感觉这几周以来你都超过12点睡觉,1、2点休息变得很正常”,还有不时的通宵;我开始由这个杂乱的系统工程,慢慢领悟到品牌操作、企业战略、商业模式乃至许多的人情世故,或深思、或感叹、或醒悟、或激动,让人久久享受与回味。夜深的时候,很静,心也容易沉下来。
很高兴女友小周是此书的第一个读者。她建议把书名的“:”改成“,”,也就是现在的《安踏,永不止步》,“,”更能代表安踏“永不止步”的理念,点睛之笔,意义非凡。
4、9月29日晚,我明显感觉到写作的“滞胀”状态,写得很不开心,看到电影《阿甘正传》,阿甘没理由地跑了二三年,震动了我。我很激动、奋亢,转念意识到,如果作品的文字可有可无、没有价值,如果文字不能触动自己,让自己奔腾、喜悦,如何打动别人,为什么要存在?我还想到,有时间、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想法真好!
10月5日的晚上,我在想,商业梦想、潜力、策略、理想主义,这些似乎并不邻近现实、邻近金钱,它们能否长久激励自己永不止步?
10月17日,我突然很心悸、焦虑,我能感受到内心的不安抑或是害怕。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夜夜辛勤的成果,会有怎样的一个未来。凌晨时分,我和自己说,写吧,有时候前进不需要太多动力和理由,向前走吧。理想或信念有时照顾不了你,让向前成为习惯。
11月下旬渐感写书的激情在消退,我知道“功利”上来了,有时它是强大的动力之源,有时却会产生巨大的阻力。这个月的某天,伴随激动心情完成此书的几百字推介后,我感到内心一阵火热,随后高烧三天,一周才恢复过来——可能巧合吧,女友听了几晚的胡话,受了点惊吓。
人是需要鼓励的。大约15年前,苏姓商人在山西一年卖出60万双安踏鞋,曾给丁志忠开拓国内分销渠道以强烈的信心。11月3日,知名杂志《国际广告》王纪辛来信告之《安踏:从CBA到NBA》“在第12期”,该文正是源自本书;12月15日,收到一品堂公司老总陈非发来的封面设计,大红的底色和醒目的安踏LOGO,代表了一本书的实体,让我喜欢的不行。空荡的2008年突然间就充裕了起来,我感受到了强烈的信心。
这本书按计划在12月17日完成了,要和“消费者”沟通了,我在想她的价值是什么?对于本人,她系统记录了一个我所热爱的、传奇的企业安踏以及“准商业偶像”丁志忠;对于读者,书中涉及的案例、品牌策略、故事、管理、人物等丰富内容,可以深入了解一家公司甚至是一个产业。从安踏的成长轨迹,用心的读者之于打造一个品牌,已经能够得到足够的启迪。
5、电影《功夫熊猫》里的乌龟大师说,世上没有意外。
我曾经给安踏提交过简历,也曾经心怀仰视与诚挚拜见安踏品牌总监徐阳先生,遗憾的是,不曾有机会靠近、进入、融入安踏。徐先生那时曾问我,“你能给我一个理由吗”。当我想起往事,终于提炼出那时发自内心却一时无法表达的一句话——“我爱品牌、我爱安踏”。可惜,我已经不在安踏,亦不在徐阳的面前。
一个大抵身体健康、初中学历的人就可以工人的身份,进入安踏,而我拥有更好一点的条件、对安踏无限向往,却无法靠近它;我和同事说,我至少比安踏品牌管理中心一半以上的人,更了解、热爱安踏的,同事说,好了,你就是不甘心。几次经过安踏(中国),看到路过、上车的安踏员工,感慨不已。
坐在另一家知名企业宽敞明亮的品牌管理中心,我偶尔在想:或许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真的存在缘分这种冥冥之中的安排。思索命运、曾经的向往以及未来,我一点点地明白,有其它的方式可以靠近安踏,比如写一本书。
这只是靠近安踏的其中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