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锵锵三人行”栏目中曾以《反思快时尚》为题,从环保主义的角度,探讨了当下全球服装业盛行的快时尚模式所存在的系列问题。在上一篇针对快时尚的反思中提出,快时尚和电子产品的快速淘汰现象有共同之处,两者都是工业生产水平满足不了消费欲望的结果。在快时尚风靡全球的今天,当西方国家开始针对快时尚模式可能导致的产业资源浪费提出质疑时,仍处在学习模仿快时尚阶段的中国企业也应该看看西方是如何反思的。
不可否认,作为中国服装企业比较热忠于学习的运营模式,有不少本土企业已经在快时尚这条路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在中国服装行业中,美特斯邦威一度被视为中国比较接近ZARA的公司,诺奇则被业界研究者誉为中国式“快时尚”的典型样本。然而,自从本土服装企业喊出快时尚的口号以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交出的成绩单却并不理想。
就在不久前,有媒体报道在美特斯邦威的年会上,包括董事长周成建在内的公司高管轮流上台发言,在他们的发言中,大部分人都在为应对“消化库存”所实施的方案而进行批评、检讨,并为接下来公司应该如何解决库存问题而表决心。更让人忧心的是,美特斯邦威所反映出的库存难题并非一家公司的遭遇。
众所周知,实施快时尚模式的企业在设计、生产、流通、终端销售等环节都以更快的速度为追求目标,崇尚并践行“零库存”的原则。作为快时尚模式的缔造者,ZARA号称自己的产品能够追随当季潮流,其新品到店速度、橱窗陈列变换频率更是能达到惊人的一周两次。
从ZARA的全球追随者的实际情况看,能与其比肩者并不多。其次,尽管快时尚崇尚零库存原则,但这其实是一个很难企及的目标。实际上,即便是ZARA也没法完全做到。在国内,一直有企业在喊快时尚的口号,而更多的企业是在争先恐后地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试图定义“中国本土快时尚”概念,以制定快时尚在中国的游戏规则,抢占概念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制高点,而不是按照快时尚模式本身的运营特点去打造适合中国服装业的本土快时尚模式。
反思快时尚的角度有很多,但对企业而言终究还是应该回到其本源上来。周成建说过,未来企业的较量是对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和产业链资源掌握力的一个较量,因为谁更多地占有产业链资源,谁就能使运转更快速,谁就能比较终获得更多的效益。这难道不是快时尚模式的精髓所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