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走过了西方工业革命近百年的发展历程。然而近几年来,纺织服装产业的日子却并不好过,市场销售情况也越来越难,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与此同时,原材料价格上升、外销市场不畅,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劳动成本压力、原材料成本压力也比较大。
综观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目前却也正是我国产业链比较完整、劳动力水平比较高、产业链上下游要素比较齐全、产业流通渠道比较完备的国际竞争力优势产业。因此,即便是在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纺织服装行业依然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只是增幅减缓。进入今年以来,尽管纺织行业投资增速趋缓,但中西部地区新增投资仍保持较快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7月,中部地区纺织行业投资额同比增长18.7%,占全国的比重达30.5%。由此看来,作为具有较高发展潜力“价值洼地”的中西部地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企业所青睐。
产业转移不可忽视“洼地效应”
如何继续保持纺织服装产业增长的持续动力,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如今已经成为业内人士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而产业的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则成为这其中比较热门的话题。要真正地实现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纺织服装产业就必须要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从单一的做贴牌生产,向打造自主品牌转变,逐步打造自己的设计、品牌、创意等多种核心竞争力。在行业、企业、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以及各种要素制约的情况下,大企业跨区域的资源配置与优化,是一种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资源配置与优化,就是产业转移。
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江苏省纺织工业协会、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2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论坛”,日前在江苏省宿迁市隆重举行。会议期间,《服装时报》记者就产业转移问题,专访了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
“纺织行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力比较明显的产业。2012年前三季度,受国际市场需求不振,尤其是欧盟需求下滑严重、国内外棉花价差过大的影响,纺织行业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企业经营压力较大。2012年1月~9月,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16万亿元,同比增长10.93%,1月~10月,出口增长2%。整体来看,行业产销处于低速增长区间。”夏令敏说,“同时,我们应当看到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正稳步推进,不断提升品牌,广泛提升先进技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战略,已成为行业的广泛共识,是实现纺织强国的重要步骤。”
夏令敏谈到,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作为纺织大省,纺织工业总产值去年率先过万亿,今年前10个月已达10200亿元,一大批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为江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苏北地区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化纤、棉纺、针织、服装、丝绸等行业的企业在这里快速发展壮大,产业转移升级的趋势非常明显,作为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重要区域的江苏省宿迁市,也在为新时期的纺织服装业发展积极探索,相继出台了多项促进产业发展、优化企业素质、完善产业流通等积极有效的措施。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产业转移指导目录》中,江苏淮宿运河特色产业带被纳入了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尤其是宿迁,劳动力资源和特色资源丰富,纺织服装业是宿迁市的传统产业、民生产业, 也是宿迁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又是宿迁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的千亿级产业。
《江苏省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从宏观规划、资源配置、外部环境建设、劳动力市场建设、人才保障体制建设、融资保障机制建设、中介服务机构的扶持、专业市场的培育、自律性行业协会、公共技术平台建设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为此,宿迁积极创造“创业比较宽松、社会比较文明、人居比较安全”和“低交易成本、低生活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投资环境,目前“三比较四低”的软环境已形成了富集生产要素的“洼地效应”。
专业市场转型做先导
2012年8月27日,《中 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发布,再次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中部地区巩固成果、发挥优势、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中部地区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显著的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要大力发展商贸服务、旅游、物流、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等服务产业。而以中国淮海纺织服装品牌中心为代表的新型专业市场,在模式创新、品牌培育、物流集散、文化传播、人才培训、金融服务等多个层面无疑将是一个有效的推动。
对此,夏令敏也谈到,除了基础产业优势对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之外,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与建设,无疑将会为产业转移带来不可忽视的“催化剂”作用。“于不久前开工的中国淮海纺织服装品牌中心项目,也正是契合了这样一个发展机遇。不仅仅作为一个商贸交易平台,更将有助于更多的纺织服装品牌企业占据淮海流通区位优势,建设更有辐射能力、更有产业基础、更快实现产业资源高效配置的淮海总部基地和营销中心,在实现纺织服装企业规模效益升级、创新能力升级、产业链条升级、经营管理升级、品牌质量升级、两化融合升级、人才队伍升级方面,发挥一定的推动作用。”夏令敏说。
如今的专业市场,规划布局更加合理,商铺产品陈列更加美观,客流、货流动线设计更加合理,市场经营环境更加人性化,甚至超过百货商场或购物中心的硬件设施水平,正从“物业管理者”向“综合服务提供者”转变,品牌孵化、电子商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成为市场的服务特色,也成为市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市场在鼓励入驻经营商户品牌化发展的同时,也在扎实推进专业市场自身的品牌化建设,强化品牌孵化和服务功能。以广州白马服装市场、北京天雅服装市场、上海世贸商城等为代表的一批专业市场中,服务于品牌商户发展的展会、采购节、订货会等层出不穷,不仅实实在在做出了品牌服务的商务本质,同时推动了专业市场自身的形象提升和广泛传播。
随着传统流通业和制造业发展格局的转变,促使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之间建立起合作共赢的关系,越来越多的产地型专业市场不断强化同产业集群的互动式发展,寻求互惠共赢,共同向打造区域总部基地的方向发展,实现市场与产业的有效联动。在这个意义上说,一方面,产业集群集中力量构建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专业市场也开始更加注重功能化建设,以服务于集群整体发展的需要。提升为当地产业集群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以中国淮海纺织服装品牌中心为例,不仅奠定了在宿迁市行业中的领头作用,为同类地区的转型升级创造经验,带动本地区专业市场的崛起,同时也为实现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品牌输入、产业转移等协调发展,为各区域间展开更广阔的交流合作打下坚实基础。新型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不仅有效提升当地纺织服装品牌化发展水平,并在市场管理、服务等方面做出了创新,极大促进了当地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战略转移,成为了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先头部队。